Friday, July 13, 2007

酱菜咸豆浆-童年记忆系列

第一次去上海玩,午餐就近找了家中式快餐店“新亚大包”解决问题。看了菜单发现有咸豆浆卖,好生奇怪,怎么豆浆可以吃咸的吗?从小到大都没试过呢。于是赶紧点了一碗。服务生端上来一大碗豆浆,里面泡有撕碎的油条,喝一口,鲜咸滋味,再加上吸饱了汁水的油条,还真蛮好吃的。

回到家里跟母亲吹嘘在上海吃到的绝美豆浆,嗔怪怎么湖北人就没有想到这种吃法呢?母亲大笑,说自己小时候吃的豆浆比我在新亚大包吃的豆浆不知道要精致多少倍呢!我更加惊奇,忙不跌地追问。母亲生在江苏,却长在浙江,浙南的每一种风味小吃都是从小吃到大的,只是母亲不知道怎么把浙江话叫的这些小吃翻成普通话来说,因为很多根本也就没有普通话的名字。所以每次跟我说什么什么好吃的,就只能连比划带咂嘴,我从来也没见过,更无从想象了。

听母亲说,她们那时吃的豆浆都是咸的,早点摊子上,豆浆装在木桶里,热腾腾的,吃饭的桌子上用小碟子排上几排,不多不少,正好十八种酱菜,什么小黄瓜,螺丝菜,咸菜心,宝塔菜,大头菜⋯⋯,喝豆浆时除了泡上油条,还可以自己选择加上这些个小酱菜,再洒上点葱花跟香油,那个香啊,就甭提了。我听的简直就神往了,谁让咱打小就嘴谗呢。

后来有机会回故乡浙江给爷爷上坟,真的在不起眼的小摊子上买到了这种咸浆,味道自是不错,只是没了母亲说的那般排场,有十八种酱菜做阵了。我吃到的也不过就是六种而已,但心已知足,毕竟吃到地道的咸豆浆了。

当然浙江的美味小吃真是绝了,好多都是我从来没见过的,叔公告诉我,不是每种小吃天天都有的,很多小吃只在那个季节才能吃到,我是清明节回的浙江农村的,只吃到了清明团子,其它的只能听他们唾沫横飞地讲,我哈喇子直流地听了。叔公说,现在大家都到外面买了吃,自己很少做了,其实外面的东西,偷工减料居多,味道大体都变了,只有农村人,有时会在亲友来时亲自做上一点,所以我算是有口福的,因为那清明团子是一家人花了整整一天做给我吃的,完全手工,没有减一道程序,我第一次吃,都吃撑了。后来带了一大包回武汉,刚拿进寝室,就叫姐妹们抢光了,至今我还念着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