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把以前的观影记忆写完,所以载上来,好让自己不会半途而废。
人一长大,便有了可资回忆的东西。看过jacky的《关于交大声像室的回忆》,也勾起我这些年对于观影的记忆,细细算来从开始看第一部电影到现在,年头也很久了。
记不清是小学几年级的事情了,厂子里盖起了露天电影院,很大的空间里,前面挂着白色的幕布,砌着长条的石凳,整整齐齐的。这场景对于生于七十年代的人来说并不陌生,那时还没有电视机,电影票好像只要两毛钱,看电影似乎成了厂里职工唯一的文化消遣,反正我记得我母亲就是超级大影迷,几乎场场不拉。
那时的电影院之于我,与其说是看电影的场所还不如说是尽情玩乐和满足胃口的 paradise。不知什么时候起,我记得露天电影院的旁边开了一家冰激淋店,最开始卖的是一种叫做冰砖的冷饮,黄黄的一块,不过就是加了奶粉和糖冻起来的冰块,要是放在今天孩子们的面前只怕连正眼也不会瞧一下,但对当时的我们,这种外表像肥皂一样的东西,简直具有无上的魔力,尤其是在夏天的傍晚,暮色将至,暑气仍在,能咬上那么几口,直爽到心头。冰砖的价格比电影票还要贵,所以不是想吃就可以吃的,那时还不存在什么贫富差距,家家境况都差不多,能吃到冰砖的孩子总是故意用嘴吮的簌簌响,引得别的孩子一片羡慕的眼光,这才是最得意的时候。我唯一能有机会向母亲提出买一块冰砖,就是在她带我去看电影的时候,母亲去看电影总是心情愉悦的,我会抓准这个时机提出要求,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令我失望,毕竟出来看电影是件高兴的事,也有碰到不遂人愿的时候,不过我也有绝招,那就是摆出泼皮无赖的架势,在电影即将开始前死赖在店门口不动弹,母亲因为急着入场只好买来哄我,于是,进场,在她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幕布的时候,我则专心致志地吮着那块千辛万苦才弄来的大冰块,不亦乐乎。也就在那个时候,我不知道错过了多少国产优秀影片。
露天电影院旁的冰激淋店在我的记忆中永久地留下了略带奶香的甜味,而电影院的石条板凳却给我的body打上了实实在在的印记。记得那时放学后的第一乐事就是跑到电影院去玩,影院的入口有个铁栏,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有点像体育锻炼的双杠,因为今天各大影院都是金壁辉煌,让钱包不鼓的人多少有些望而却步,再也见不到那种老式的入口了。其实这个铁栏是用来检票的,看电影的人必须从一头进去,在另一头将票出示给查票员。因为它比普通的双杠要矮,所以很适合我们去玩,那时我们会学高年级的孩子在上面走杠,最爱玩的一种游戏叫“倒挂金钩”也有人叫它叫“金钩钓鱼”,就是把腿放在杠上,然后整个人倒过来,你可以静静地挂着,然后睁开双眼,看见的景色全变了,有时候倒着看东西有另外一种情趣,这个时候你听到的声音都是非比寻常的,现在想来,是不是因为倒着,血液都输送到大脑的缘故,反正我的很多有歪点子都是那时倒着想出来的。你还可以尽你所能摆出各种高难度姿势向周围的孩子挑战,如果你能独领风骚,很长一段日子里大家都会向你的动作不懈努力,在杠上炼了那么久,为我后来体育课的杠上运动课程着实打下坚实的基础,往往成为解救我体育分数脱贫的救命稻草。电影院的大场地也是不能浪费的,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们哪有什么玩的东西啊,不像现在的孩子什么五花八门的玩具都有,还吵着要爸爸妈妈买这买那,我们那时能把一个只有条凳的空空的场地充分利用,而且玩得创意百出,不亦乐乎,甚至乐不思蜀的确不简单。通常场地是玩抓人游戏的最佳地点,大家规定只能在石凳上跑,那时我们还小,大概一次只能跨越一级石凳,跑着跑着容易眼花,一不小心就摔下去了,我自然是在劫难逃,一脚跨空,摔了个大口子,因为这事,电影院这个游戏乐园被母亲禁了很久,直到我后来信誓旦旦地胡诌了很多保证才又重新开放了我的玩耍权。多年后我看希区柯克的《爱德华大夫》,对里面的条纹依旧那么敏感,大抵是拜那些条凳所赐。
说了这么多都没讲到一部电影,简直太不应该了,不过那时毕竟小,玩还顾不过来呢,哪里想到要去欣赏电影啊?但还是会有些影片的片断留在记忆中的。像什么闪闪红星、地道战、地雷战、红岩、奇袭、追鱼等等,也算那时的精品了。记得还跟母亲一起看过《雷雨》,当时哪里懂什么乱伦之爱啊,就觉得四凤好漂亮,看到影片快结束时,突然也下起了雷雨,屏幕电闪雷鸣,现场也是雷声阵阵,狂风大作,不一会,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很多人都退场了,母亲还是不死心,又怕冻着我,找了影院后面小卖部的一角檐台将我放上去,正好可以遮住风雨,又继续看。此刻正好放到四凤触电身亡的场景,我第一次感到心痛,那么美丽的姐姐就这样死了,这大概是我生命中最早的一次感受到的对美的摧残的不可挽回的心痛吧。
还记得一部进场后就没看成的电影《画皮》,讲的是聊斋里的一个故事,一书生贪恋美色,最终被画皮鬼索心挖肠,后被其夫人以真情换回性命,应该是一个赞美妻子对丈夫深深爱恋,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虽是称赞情比金坚的,但因为沾有鬼怪难免会有骇人的镜头出现,我只记得当时入场没多久就被母亲蒙住了眼睛,从开始到结束都没看上几眼,只是听到旁边人们不时的惊叫声,这是一部完全听来的电影。
写到这里,母亲突然打来电话,我邀请她跟我一起回忆在露天电影院的那段时光。她说当时还看了很多好片子啊,《马路天使》、《早春二月》、《万家灯火》、《小街》、《知音》、《卖花姑娘》……,我轻轻地哼起了那只歌“天涯啊,海角,觅知音……”,母亲在那头愉快地笑了,我告诉她周星驰的大话西游里也有这只歌,不过是粤语的,词也改了,不在是那种恋爱中的小女孩甜蜜蜜地唱给自己听的话语,而是那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怀。
关于小时候的露天电影院能记起的就是这么多了,不知道你们看过《天堂影院》没有,我看这部片子时眼睛潮潮的,心也潮潮的,我觉得很真实很真实,就像我又回到了从前的那段无忧的只有电影的日子,而这是我永远也回不去了的时光。突然想起了郁冬的那首歌。。。
露天电影院
我家楼下的空地是一个电影院
在夏天的夜晚它不再出现
如今的孩子们已不懂得从前
那时候的人们陶醉过的世界
我长大时看着他们表演着爱情
当他们接吻的时候我感到伤心
在银幕的下面孩子们做着游戏
在电影的里面有人为她哭泣
城市里再没有露天的电影院
我再也看不到银幕的反面
你是不是还在做那时的游戏
看着电影的时候已看不见星星
写于 2003.11.1
人一长大,便有了可资回忆的东西。看过jacky的《关于交大声像室的回忆》,也勾起我这些年对于观影的记忆,细细算来从开始看第一部电影到现在,年头也很久了。
记不清是小学几年级的事情了,厂子里盖起了露天电影院,很大的空间里,前面挂着白色的幕布,砌着长条的石凳,整整齐齐的。这场景对于生于七十年代的人来说并不陌生,那时还没有电视机,电影票好像只要两毛钱,看电影似乎成了厂里职工唯一的文化消遣,反正我记得我母亲就是超级大影迷,几乎场场不拉。
那时的电影院之于我,与其说是看电影的场所还不如说是尽情玩乐和满足胃口的 paradise。不知什么时候起,我记得露天电影院的旁边开了一家冰激淋店,最开始卖的是一种叫做冰砖的冷饮,黄黄的一块,不过就是加了奶粉和糖冻起来的冰块,要是放在今天孩子们的面前只怕连正眼也不会瞧一下,但对当时的我们,这种外表像肥皂一样的东西,简直具有无上的魔力,尤其是在夏天的傍晚,暮色将至,暑气仍在,能咬上那么几口,直爽到心头。冰砖的价格比电影票还要贵,所以不是想吃就可以吃的,那时还不存在什么贫富差距,家家境况都差不多,能吃到冰砖的孩子总是故意用嘴吮的簌簌响,引得别的孩子一片羡慕的眼光,这才是最得意的时候。我唯一能有机会向母亲提出买一块冰砖,就是在她带我去看电影的时候,母亲去看电影总是心情愉悦的,我会抓准这个时机提出要求,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令我失望,毕竟出来看电影是件高兴的事,也有碰到不遂人愿的时候,不过我也有绝招,那就是摆出泼皮无赖的架势,在电影即将开始前死赖在店门口不动弹,母亲因为急着入场只好买来哄我,于是,进场,在她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幕布的时候,我则专心致志地吮着那块千辛万苦才弄来的大冰块,不亦乐乎。也就在那个时候,我不知道错过了多少国产优秀影片。
露天电影院旁的冰激淋店在我的记忆中永久地留下了略带奶香的甜味,而电影院的石条板凳却给我的body打上了实实在在的印记。记得那时放学后的第一乐事就是跑到电影院去玩,影院的入口有个铁栏,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有点像体育锻炼的双杠,因为今天各大影院都是金壁辉煌,让钱包不鼓的人多少有些望而却步,再也见不到那种老式的入口了。其实这个铁栏是用来检票的,看电影的人必须从一头进去,在另一头将票出示给查票员。因为它比普通的双杠要矮,所以很适合我们去玩,那时我们会学高年级的孩子在上面走杠,最爱玩的一种游戏叫“倒挂金钩”也有人叫它叫“金钩钓鱼”,就是把腿放在杠上,然后整个人倒过来,你可以静静地挂着,然后睁开双眼,看见的景色全变了,有时候倒着看东西有另外一种情趣,这个时候你听到的声音都是非比寻常的,现在想来,是不是因为倒着,血液都输送到大脑的缘故,反正我的很多有歪点子都是那时倒着想出来的。你还可以尽你所能摆出各种高难度姿势向周围的孩子挑战,如果你能独领风骚,很长一段日子里大家都会向你的动作不懈努力,在杠上炼了那么久,为我后来体育课的杠上运动课程着实打下坚实的基础,往往成为解救我体育分数脱贫的救命稻草。电影院的大场地也是不能浪费的,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们哪有什么玩的东西啊,不像现在的孩子什么五花八门的玩具都有,还吵着要爸爸妈妈买这买那,我们那时能把一个只有条凳的空空的场地充分利用,而且玩得创意百出,不亦乐乎,甚至乐不思蜀的确不简单。通常场地是玩抓人游戏的最佳地点,大家规定只能在石凳上跑,那时我们还小,大概一次只能跨越一级石凳,跑着跑着容易眼花,一不小心就摔下去了,我自然是在劫难逃,一脚跨空,摔了个大口子,因为这事,电影院这个游戏乐园被母亲禁了很久,直到我后来信誓旦旦地胡诌了很多保证才又重新开放了我的玩耍权。多年后我看希区柯克的《爱德华大夫》,对里面的条纹依旧那么敏感,大抵是拜那些条凳所赐。
说了这么多都没讲到一部电影,简直太不应该了,不过那时毕竟小,玩还顾不过来呢,哪里想到要去欣赏电影啊?但还是会有些影片的片断留在记忆中的。像什么闪闪红星、地道战、地雷战、红岩、奇袭、追鱼等等,也算那时的精品了。记得还跟母亲一起看过《雷雨》,当时哪里懂什么乱伦之爱啊,就觉得四凤好漂亮,看到影片快结束时,突然也下起了雷雨,屏幕电闪雷鸣,现场也是雷声阵阵,狂风大作,不一会,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很多人都退场了,母亲还是不死心,又怕冻着我,找了影院后面小卖部的一角檐台将我放上去,正好可以遮住风雨,又继续看。此刻正好放到四凤触电身亡的场景,我第一次感到心痛,那么美丽的姐姐就这样死了,这大概是我生命中最早的一次感受到的对美的摧残的不可挽回的心痛吧。
还记得一部进场后就没看成的电影《画皮》,讲的是聊斋里的一个故事,一书生贪恋美色,最终被画皮鬼索心挖肠,后被其夫人以真情换回性命,应该是一个赞美妻子对丈夫深深爱恋,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虽是称赞情比金坚的,但因为沾有鬼怪难免会有骇人的镜头出现,我只记得当时入场没多久就被母亲蒙住了眼睛,从开始到结束都没看上几眼,只是听到旁边人们不时的惊叫声,这是一部完全听来的电影。
写到这里,母亲突然打来电话,我邀请她跟我一起回忆在露天电影院的那段时光。她说当时还看了很多好片子啊,《马路天使》、《早春二月》、《万家灯火》、《小街》、《知音》、《卖花姑娘》……,我轻轻地哼起了那只歌“天涯啊,海角,觅知音……”,母亲在那头愉快地笑了,我告诉她周星驰的大话西游里也有这只歌,不过是粤语的,词也改了,不在是那种恋爱中的小女孩甜蜜蜜地唱给自己听的话语,而是那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怀。
关于小时候的露天电影院能记起的就是这么多了,不知道你们看过《天堂影院》没有,我看这部片子时眼睛潮潮的,心也潮潮的,我觉得很真实很真实,就像我又回到了从前的那段无忧的只有电影的日子,而这是我永远也回不去了的时光。突然想起了郁冬的那首歌。。。
露天电影院
我家楼下的空地是一个电影院
在夏天的夜晚它不再出现
如今的孩子们已不懂得从前
那时候的人们陶醉过的世界
我长大时看着他们表演着爱情
当他们接吻的时候我感到伤心
在银幕的下面孩子们做着游戏
在电影的里面有人为她哭泣
城市里再没有露天的电影院
我再也看不到银幕的反面
你是不是还在做那时的游戏
看着电影的时候已看不见星星
写于 2003.11.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